行业动态

行业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知识

中小规模商品蛋鸡场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更新时间:2018-10-30 13:59:48点击次数:818次

近几年来,家禽生产在市场、舆论、疾病、环保等压力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安的蛋鸡养殖业发展和全国蛋鸡养殖的趋势基本一致,一方面过去那种“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饲养的养殖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饲养500羽以上当时的所谓规模养殖户数和全县全年饲养量已由历史的最高水平2005年的12005户5018万羽,下降到2017年的2219户3491万羽,养殖户数减少了81.52%,全年饲养量下降了30.43%;另一方面,规模养殖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一批真正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的中等规模甚至超大规模养殖场数发展势头很猛,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县级层面也许是为数不多的。
    养殖结构、饲养的方式在改变,饲养管理的理念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除了几个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外,全县饲养2000羽以上的养殖场仍有1333户,饲养10000羽以上的户数252户,其中绝大多数仍延用过去的A型笼养,鸡舍设施一般,管理较为粗放,养殖观念相对较陈旧,在品种、饲料、疾病防控、粪便处理、生物安全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小编现就在家禽临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简单总结如下。
1 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重视不够,职业场长严重缺乏
    “养鸡先养人”,人才管理与培养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使命。就蛋鸡养殖而言,养殖者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养殖工人匮乏,投资养殖的老板原来没有从事过养殖行业等,是养殖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简政放权、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建立起“诚信、敬业、尊重、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关心、关注职工生活,增加职工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引进先进养殖硬件设备,以便于养殖人员能适时掌握养殖场的实时数据,包括饮水、采食、负压、温度、湿度、产蛋率等。
2 只重视疫苗免疫,忽视生物安全措施,是多数养殖场最大的软肋和死穴
2.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历史和现状
    回顾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历史和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动物传染病,包括家禽传染病越来越多,老病几乎一个不去,新病不断增加,且许多疾病流行面和危害越来越严重,情况越来越复杂,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2.2 养鸡场的生物安全涉及的环节
    净化的种禽来源,养殖场的隔离措施及与其他养殖场的地理隔离,污物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苗鸡、淘汰老鸡及其产品的运输管理,饲料的来源及其污染,消毒、杀虫和灭鼠、全进全出制的实施,疫苗的污染,饲养员、兽医及防疫人员的进出,等等。
2.3 单纯疫苗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局限性
    疫苗免疫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对大多数烈性传染病来说,包括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苗免疫注射只能预防和减少临床发病,但不能杜绝感染及排毒。这在个体水平是如此,在群体水平更是如此,由于批次多,有的群可能进场后还未免疫,有的群还处于免疫的空白期,在养殖场的周边可能还有免疫低下的、带毒感染的,甚至正在感染发病的鸡群,假如没有过硬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的围墙是不能挡住周边的污染。
2.4 从无垂直传播疾病的鸡场引种
    对商品蛋鸡来说,涉及到生物安全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选购没有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疾病,如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毒、鸡呼肠孤病毒、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等,被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雏鸡,这些可垂直传染的病原体,除了会发生各自特异的疾病外,很多还会诱发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诱发其他继发性病毒性或细菌病或多重感染。早几年禽淋巴白血病和近两年来的鸡滑膜囊支原体的发病,使许多鸡场损失惨重,就是典型的例子。
2.5 疫苗污染
    疫苗的污染也是养殖场生物安全涉及的内容之一,由于某些活疫苗不能严格选用高质量的SPF的鸡胚生产,因疫苗污染而导致鸡群发病,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如鸡的传染性腺胃炎等。另外,非本场固定的防疫人员在养殖场的频繁出入,也是中小规模养殖场疾病防控的很大漏洞。
3 疫苗、药品的选择乃至饲料的选择在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
3.1 在倡导科学减负的今天,疫苗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方面:在疾病防控中,规模场强制免疫疫苗的“先打后补”政策已是大势所趋,禽流感、新城疫、传支三大疾病的防控固然十分重要,但支原体(包括鸡毒支原体和滑膜囊支原体)、传染性鼻炎(包括a、b、c型)、传喉、腺病毒感染等疾病的防控仍然不可小视,全面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疫苗选择是规模场防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在疫苗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准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等多种,同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有的企业也分普通产品和高端产品,且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工艺、种毒(包括含毒株的数量、代次和特性)、油苗佐剂、灭活剂等可能都有差异,因此,在疫苗的选择过程中千万不能选择“人情苗”或所谓的低价苗等。
3.2 预防和治疗药品的选择
    药品的选择,不仅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还是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事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有些药物对产蛋鸡来说是禁用的,有些药物在活鸡上市前是有休药期规定的;有的药物药残比例在农业部门是许可的,但到了商检部门却是不允许的。最近国家农业农村部已经给出了“禁抗”和“减抗”的时间表,无抗养殖势在必行,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导致养殖业生产水平下降,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饲养难度加大。为此,一方面要做好应急准备,另一方面则应依法依规合理科学使用抗生素。
3.3 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药
    消毒是最积极、最主动也是最有效的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鸡场并不注重这方面,不仅所用的消毒药品品种有限,而且有些是很低端的产品,仅仅是应付而已,场地的消毒、器械的消毒、水线的消毒、人员车辆的消毒,包括带鸡消毒、饮水消毒、空舍时间长短和带鸡的禽舍消毒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为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正确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并严格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消毒制度。
3.4 饲料的选择
      饲料档次的高低,不仅决定产蛋率高低、产蛋高峰持续的时间、蛋品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鸡群的健康、成活率、淘汰老鸡的重量及羽毛的存在程度及加工蛋品的质量等多个方面。最近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有关管理饲料负责人表示,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在2020年全部退出,同时还列出了养殖端“减抗”和“限抗”的时间表,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大势已定,植物提取物类则可能会归入饲料添加剂范畴,应用前景广阔。在饲料的选用中,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选择高品质的脱霉剂和微生态制剂的配合应用。
环保压力既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倒逼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粪便的处理和病死禽的处理已成为规模养殖场尤其是大中型鸡场十分头疼的大事。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及几部环保(大气、水、土壤)法典的出台是养殖企业无法逾越的鸿沟。养殖业环保费的开征也直接导致了养殖成本的增加。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打造全产业链,实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5 缺乏“抗体”概念,不重视抗体监测
      部分养殖场不重视免疫后进行抗体监测,“盲人骑瞎马”潜意识地认为“做好了免疫,鸡群就不会发病了”,缺乏“抗体”概念。养鸡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不是养1羽鸡。不同日龄、不同饲养环境,不同鸡群体质、不同季节、不同鸡的品种、不同的免疫方法,甚至同一栋鸡舍内不同鸡,免疫同样的疫苗,其产生的免疫应答也是不一样的。不通过适时检测抗体,就无法知道抗体水平的高低、均匀度如何,能否有效地保护鸡群免受疫病的感染更是未知数。
      抗体检测中有一个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检测的次数较少,不能根据抗体水平及时进行补免。如果某次免疫很成功,也产生了均匀有效的抗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存环境,以及各种条件性疾病的侵蚀,鸡群抗体的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只有适时检测,才能及时掌握鸡群的抗体水平,并    根据抗体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免疫时间。当然,采样的数量、检测的方法、检测结果的分析等也很重要。如抗体的平均值、临界值等。
6 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是当前新形势下值得每个人、每个企业去学习和研究的新理念
      蛋鸡养殖场目前处于产业链最低端,加之信息相对闭塞,多数养殖场主缺乏合作意识,靠单打独斗,甚至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据业内专家估计,9~10亿羽开产蛋鸡即可满足国内鸡蛋需求,而我国实际存栏蛋鸡约为14~15亿,其中开产鸡约12亿羽。如再不接受新事物,随着对养殖环境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尤其是规模小户,只能被淘汰出局。所以必须抓住时代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版权免责声明:本网站发布文章及图片源自网络新闻,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络我们删除。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